從照片上看到吉林的查干湖覺得頗為熟悉,后來發(fā)覺這種印象竟來自于《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美食紀錄片對于傳播當?shù)氐?a href="http://www.hldxsj.cn/sell/search.php?keyword=%E7%8E%AF%E5%A2%83" title="環(huán)境" target="_blank">環(huán)境和文化特色,情景代入也頗為用心?;蛟S總有些畫面被你不經(jīng)意間捕捉,看看下面東北和華東的“地區(qū)特色”,你是否會覺得航拍有時也沒那么陌生?
東北地區(qū)
遼寧 | 北陵
中國漫長的封建帝王統(tǒng)治時期,形成了復雜多變的陵墓文化。
“墓”即是“慕”——“孝子所思慕之處”,墓雖為死人所修,卻是活人“思慕”的表現(xiàn)。所以中國歷代帝君對自己陵墓的修建都極其重視,在中國的墓葬文化中,“寢陵”是最高級別。
北陵又稱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關外寢陵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 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黑龍江 | 扎龍濕地
鶴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白鶴, 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 把修身潔行而有時譽的人稱為“鶴鳴之士”。
特別是丹頂鶴,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長壽、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與神仙聯(lián)系起來,又稱為“仙鶴”。
位于黑龍江齊齊哈爾的扎龍自然保護區(qū),被譽為鶴的故鄉(xiāng),每年4 ~ 5月份,200余只丹頂鶴來此處棲息繁衍,白鶴數(shù)量近千只,來此棲息逗留后繼續(xù)北遷。
吉林 | 查干湖冬捕
查干湖冬捕,可以追溯到遼金時代。據(jù)史料記載,遼帝圣達宗喜歡吃“冰魚”,每年臘月,便率領家眷浩浩蕩蕩來到冰凍的查干湖上扎營冬捕。
如今冬捕者通過牲口的拉力, 拉動冰下長達兩公里的捕魚大網(wǎng), 捕捉查干湖下的魚。
陽光正好, 能清晰看到冰下走網(wǎng)。5公斤以上的大魚被打撈起來, 而小魚則穿過稀疏網(wǎng)眼溜走, 所謂獵殺不絕, 在這片天寒地凍之地,人們也通過世代相傳的守則, 尊享大自然的厚愛。
華東地區(qū)
上海 | 城隍廟
據(jù)《上海地名志》記載,上海簡稱“申”是源自受封于這里的春申君黃歇。
黃歇未封吳地之時,黃浦江也不叫黃浦江,而且這條河由于泥沙淤積,河床過高,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濫,老百姓苦不堪言。
黃歇到后,就對這條河進行治理,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壩,使這條河不再泛濫,造福了當?shù)氐陌傩铡?
人們?yōu)榱藨涯钏?,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或黃浦江,簡稱申江。后來,“ 申”字就成了上海的代稱。
在古時吳國一帶,春申君被供奉于多地的城隍廟中。雖說上海老城隍廟供奉的是明朝學子秦裕伯,但據(jù)說里面也曾供奉過春申君,可惜毀于戰(zhàn)火而不得重見。
浙江 | 杭州絲綢
浙江杭州有“絲綢之府”之稱。早在春秋時代,“勸農(nóng)?!本捅涣袨樵酵豕篡`國策之一。
至唐、宋,紹興越羅、尼羅、寺綾,已馳譽各地。
《越游便覽》載:“紹興西北華舍,為綢機薈萃之區(qū),亦即綢市集中之地,出品為紡綢、線春。下坊橋則多織花素貢緞,質(zhì)細而韌,物品優(yōu)良,行銷全國及南洋各埠,厥數(shù)頗鉅?!?
江蘇 | 拙政園
在中國,士大夫文人精神與理想情操,一直貫通于歷史文化中,書畫、琴樂、建筑無一例外。而集士大夫精神之大成,莫過于園林藝術。
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美譽。全盛時200多處園林遍布古城內(nèi)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數(shù)十處,代表了中國江南園林風格。
“咫尺之內(nèi)再造乾坤”,蘇州園林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內(nèi)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范。
安徽 | 徽杭古道
相較于黃山云海的氣勢磅礴,徽派建筑的富麗堂皇,踏實而又進取的徽杭古道,可能更能代表安徽一地的人文脈絡。如今已成為現(xiàn)代人徒步穿越經(jīng)典線路的徽杭棧道,曾經(jīng)是徽商游子背負夢想、遠赴他鄉(xiāng)出走的方向。
一路的辛酸與磨礪其實只是人生艱難的開端,走出這條古道的決心和果敢,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
也許正是這條出自安徽績溪的蜿蜒山路,成就了后世“ 無徽不成市、無績不成街”的傳說。
山東 | 曲阜孔學
曲阜古稱“少昊之墟”, 據(jù)說上古時炎帝、黃帝和少昊都曾在這里定都。
從周初起, 這里作為魯國都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這里出現(xiàn)了一位被后人尊為“大成至圣先師”的孔子, 曲阜乃至中華都因“禮儀之邦”而著稱于世。
曲阜有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 后來流傳到了世界各地的整個華人世界。
福建 | 武夷巖茶
以茶代禮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約定的風俗,早在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中,就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
茶道與儒、道、佛哲學思想交融,而逐漸使人們進入其精神領域,茶道更是深入中國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yī)學等多個領域,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于茶葉種植、生產(chǎn)的物質(zhì)知識,更培養(yǎng)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于文化學范疇。
因大紅袍而揚名天下的武夷山巖茶,獨得天地靈氣。
文墨春秋千古月,武夷山水一壺茶。
江西 | 景德鎮(zhèn)
景德鎮(zhèn)是中國的瓷都,東晉時期就已經(jīng)名聲在外。
而瑤里,古名“窯里”,又有瓷之源的說法, 遠在唐代中葉,這里就有生產(chǎn)陶瓷的手工業(yè)作坊,因瓷窯的品質(zhì)而得名。
2023-10-11 11:10
2021-07-02 13:42
2021-06-17 13:44
2021-05-12 10:58
2021-05-11 14:47
2021-03-10 07:48
2021-02-20 08:24
2021-02-05 09:09
2021-01-26 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