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讓我不曾想到的是,電動航模市場突然殺出了一個名叫“大疆”的“攪局者”。對于傳統的航模玩家來說,一開始都很鄙視這種模樣奇怪的飛行器,它的上手幾乎沒有難度,隨便一個小孩子都能胡亂飛幾下而不炸機。在專業(yè)玩家眼里,這與玩具毫無二致。所以最初我們是很排斥這種東西的,尤其這種產品到手就能直接飛,不需要組裝和調試,顯得很沒有深度,也幾乎沒有DIY的空間,嚴重缺乏樂趣。
于是傳統的玩家仍然堅守傳統的玩法,追捧傳統的航模。而新的玩家卻全部倒向了以大疆為代表的這種多軸飛行器上,原因也很簡單,一是價格比較便宜,二是上手難度很低,三是不容易炸機,四是能拍照片視頻、五是維修費用少,諸如此類吧。
你可能要反駁了“什么?大疆的價格便宜嗎?”有此疑問的朋友想必一定是沒玩過傳統的航模吧,傳統的航模僅一個好點兒的遙控器就能買一整套Mavic Pro了,而高端的遙控器都快能買大疆的旗艦了,這還不包括電調、電機、電池、接收機、伺服舵機、鎖尾陀螺儀等等,也不包括飛機本身。整套下來的價格十分可觀。而且你還要非常小心的飛,因為比起大疆的飛行器來說,傳統航模的炸機機率高太多太多了。對于高端玩家,航模的維修成本不客氣的說,絲毫不比養(yǎng)一輛豪車花費少。而在功能方面?zhèn)鹘y航模就是高速飛行以及做一些花式的特技表演,有耐心的玩家在空中再拉個煙線什么的,基本也就這樣了。而大疆則比較“另類”,它將拍攝作為飛行器的主打功能,將智能飛行作為飛行器的核心來打造,這與傳統航模走的完全是兩條路。
在幾年前的一個平衡車發(fā)布會上,我第一次結識了大疆。第一印象并不怎么深刻,因為那時的大疆,首先遙控器很丑,看上去沒有任何的科技含量。其次是飛行器并不靈活,更別談什么花式飛行了。但當我看到小伙伴用大疆拍攝的上帝視角照片和視頻時,心里大為震驚,原來航模還可以這么玩兒。
不過大疆并不認為自己的產品是航模,雖然它是從航模那里得來的靈感。這些四軸飛行器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無人機,聽著就很高大上,不由得讓人聯想起美國的軍用無人機。軍用小型無人機的主要任務是偵察,將空中拍攝的實時畫面遠距離傳送到控制臺。大疆無人機也是相同的路數,除了同步傳送實時畫面外,還可以將這些畫面信息錄制在存儲卡里,所以這些大疆無人機準確來說應該屬于航拍無人機的范疇。其玩點在于航拍,而不像傳統航模那樣玩點在于特技飛行。
了解了以上信息之后我們正式進入大疆Mavic Pro的評測。實際上這款售價平易近人的大疆無人機無論是給誰評測,結論無疑都是各種贊美之詞。因此本篇文字我不準備按照常規(guī)的評測來寫,只著重談下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Mavic Pro的機身體積顛覆了我們對于無人機以往的認知,它折疊起來實在太小了,圖片上對比的是一個標準尺寸三階魔方,可以看出Mavic Pro比起大疆精靈系列無人機實在是小太多太多了。
小體積的好處不言而喻,可以隨身放在包里攜帶出門,收納起來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間存放,不像精靈系列還得拎個大箱子?,F在我已經習慣把它連同遙控器直接塞進包里而不套任何的保護布袋,因為槳葉在合并收納之后并不會到處亂跑,即便是背著去跑步或者攀巖,最多只需要在Mavic Pro機身上套個橡皮筋就足夠了。
小體積機身的實現主要得益于折疊的四軸設計,使用前展開也十分快捷和方便,熟悉了之后基本上在5秒之內就能展開四軸并且將槳葉拉平。
展開之后再看就不會覺得Mavic Pro小巧了,畢竟航拍對于無人機的穩(wěn)定性要求較高,更大的旋翼水平面積有利于穩(wěn)定的飛行姿態(tài)控制。
這是Mavic Pro旋翼完全展開后的樣子,比原始折疊狀態(tài)下大出了好幾倍。個人覺得這是Mavic Pro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設計上最完美的地方。先不說飛起來如何,僅這個變形的工業(yè)設計就已經甩出市場上同價位產品好幾條街。
換個視角看Mavic Pro,肚子底下還是蠻復雜的,各種傳感器、攝像頭,它的起落架有兩個在旋翼下方,兩個在機身下方,看起來并不明顯,也不占用額外的空間。另外它的無線電發(fā)射天線直接做在了其中兩個前起落架上,可謂是一舉兩得,還有利于信號的傳送和接收。
Mavic Pro不僅到手就能飛,而且到手就能拍,最多你只需要準備一張TF卡。它的攝像組件包括云臺在內都是直接自帶的,而且也不支持后期升級,當然它也沒有提供升級的組件,畢竟是一臺消費級無人機,弄的太復雜了或者是售價太貴了都不合適。對這個有更高要求的朋友可以考慮大疆Inspire 2系列,那款可以更換云臺鏡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去DIY,這里就不多說了。
Mavic Pro的云臺為三軸機械云臺,開機狀態(tài)下(電機沒有啟動時)我試著用手上下傾斜機身,發(fā)現這個云臺會自動修正攝像頭的角度,這對于高速飛行時拍攝視頻的畫面穩(wěn)定性非常有幫助。從理論上來說,同款攝像頭用機械云臺的畫質表現肯定比電子防抖要好,當然機械云臺成本方面也更高一些。從這一點來說大疆還是很有誠意的。
電池為Mavic Pro專用,單獨購買一塊的價格不便宜,因此最好一步到位購買套裝版,里面有三塊電池,基本上能夠應付日常的拍攝使用。圖片上可能你也看到了,Mavic Pro機身與電池接觸的觸點數量非常多,難道還有別的數據通路?非也,這只不過是為了防止電池接觸不良而設計的多重保險,即便是其中幾個觸點接觸不好,總不至于每一組通路都接觸不良吧。這樣在我們高速飛行時能消除因電池接觸不良而發(fā)生炸機的可能。
Mavic Pro的開機方式不走尋常路,按一次電源開關可顯示電池剩余電量,短按一次接著再長按才是通電開機。并且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電量都會實時顯示,另外在DJI的APP里還能夠精確顯示剩余電量,當然由于空中溫度的關系,這個電量顯示并非百分之一百精準,因此大疆設計了冗余返航、低電量告警等功能。
相信有人和我有過同樣的擔心,那就是轉軸會不會展開不到位,飛行時會不會有危險。這個轉軸的設計是帶阻尼和彈性的,打開三分之二后它會自動完全展開,除非你刻意為之,否則不會出現展開不到位的問題,看來我之前是多慮了,在這種細節(jié)方面設計師想的還是比較周全的。
Mavic Pro肚子下面有兩個超聲波傳感器和兩個攝像頭傳感器,能夠識別飛行的高度,能夠實現安全和精準降落等人性化功能。
機頭正前方還有兩個攝像頭用于飛行避障,我在屋子里簡單做了下測試,正前方2米有遮擋時它會嗶嗶嗶叫個不停,在姿態(tài)飛行模式下避障的寬容度還是蠻高的,能夠允許你做一些相對比較極端的飛行測試。
存儲卡支持TF卡,我試了普速的東芝卡,使用上完全沒問題,當然如果你拍4K的話,最好還是裝個高速卡。上面還有個RC-WiFi撥鈕,可以在遙控器和手機遙控操作兩種模式間切換,在遙控器沒電的情況下很有用,雖然手機遙控的距離只有500米,與遙控器的5公里以上完全不具備可比性,但想想如果只是應急升空拍段視頻,500米也足夠用了,沒毛病。
槳葉快拆的設計必須給好評,無論是拆卸還是安裝都太方便了,兩秒鐘即可完成,而且我在大疆商城也看了下,一對槳葉的售價是49元,已經算是很便宜了,這東西屬于消耗品,用戶肯定需要后續(xù)購買的。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Mavic Pro的遙控器比精靈乃至悟系列都要有檔次,主要在于它自帶了一個高亮度顯示屏,再加上不俗的做工,真讓人愛不釋手。
遙控器的開機與飛機器一樣,也是先短按再長按,開機后就進入自動連接狀態(tài)了,等待主機的開機連接。這款遙控不僅天線采用折疊收納方式,而且適配手機的支架也采用折疊收納的設計,一切都是為了縮小體積以方便外出攜帶。
展開天線,裝上手機后的樣子。手機是iPhone 6 Plus,有一個不厚不薄的背殼,能夠很輕松的夾上去,我試了試夾力,正常操作完全沒問題,會牢牢夾住手機的。當然這款遙控器也支持Micro USB接口的Android手機或者是USB Type-C接口的Android手機,包裝里提供了適配連接線。
在不連接手機的情況下Mavic Pro也是能夠起飛的,只不過沒有實時圖傳,另外如果想對主機進行一些細節(jié)的設置,就必須通過手機APP才能完成。
關于飛行體驗說實在的有些抱歉,由于我本人經?;顒釉?a href="http://www.hldxsj.cn/company/search.php?area=1" title="北京" target="_blank">北京東四環(huán)范圍,而這里又恰巧是無人機禁飛區(qū),因此想要放飛Mavic Pro就必須驅車前往幾十公里以外的六環(huán)外,所以大多數體會都是基于室內飛行而總結的。
在室內基本上是接收不到GPS信號的,如果此時恰逢光線比較暗淡,那么Mavic Pro就只能以姿態(tài)模式起飛了,在此模式下避障功能是不生效的,一切全憑自己的感覺來飛,還是小有難度的。不過與傳統的航模比較,Mavic Pro還是要簡單和容易很多。沒有了GPS信號,它的自動懸停表現仍然讓人眼前一亮,飄移的幅度非常非常小,很少需要人為去修正。
機動性表現上,Mavic Pro的響應比較及時,動力也比較充沛,在非特技表演之下的響應速度能夠滿足我的需求,而對于拍攝來說那是綽綽有余的,拍攝需要的是穩(wěn)定而不是多么強大的動力和響應。另外就是特技飛行,由于條件的關系,我還沒敢嘗試,大疆也沒有說Mavic Pro能夠飛特技,再結合它的主機設計,下面掛載了云臺相機,因此肯定是沒辦法做翻滾之類的特技動作的,各位也不要嘗試了。之所以說這個是因為有不少人問過我Mavic Pro能飛特技嗎?它就是一臺航拍屬性的無人機,并非特技無人機,最多只是聰明一些罷了。
而說到聰明,除了精準懸停以外,還有很多很多,大疆的官網上都有詳細的介紹,這里我只挑幾個簡單說說。首先是智能返航,飛丟了也不怕,它會自動飛回來并降落在起飛時記錄的位置上。假如GPS出現在偏移,或者是你在海邊飛時漲潮了,都不用擔心,它的傳感器能夠識別海面而不至于掉下去,精準降落時會比照起飛前拍攝的地面,如果不能對應它會懸停在空中,此時手動降落即可。
其次是空中避障,在高速飛行過程中,Mavic Pro能夠掃描正前方30米距離以內的障礙物,會智能躲避從旁邊繞行過去,當然它也只能識別正前方的物體,而對于側面以及背面是不行的,所以倒著飛時仍然要注意空中情況。還有就是上升也沒有避障,這在姿態(tài)模式飛行時很重要,一定不要選擇自動起飛,如果你在室內飛行,就有可能撞到天花板。在室內光線好的情況下Mavic Pro的避障功能是可以用的,我站在大約Mavic Pro正前方2米處,此時遙控器發(fā)出了刺耳的警告聲,直到你離開Mavic Pro足夠遠的距離警告聲才會消失。
第三就是各種智能飛行模式,可以跟隨使用者自動飛行,可以繞著使用者轉圈圈,還可以與使用者平行飛行等等。而在飛行過程中避障功能是可用的,當檢測到障礙物時會自動躲避。想想你在玩輪滑,無人機跟著你自動飛行自動拍攝視頻,此時你只需要專心玩就可以了,剩下的都交給Mavic Pro,這在傳統航模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Mavic Pro的云臺相機底子為1/2.3英寸CMOS,有效像素1235萬,最大光圈F2.2,快門速度范圍8秒-1/8000 秒,感光度為100-3200,可拍攝最大4000×3000像素分辨率照片,或者是最大4K分辨率視頻。與大疆的精靈4 Pro相比差距還是不小的,精靈4 Pro用的可是1寸底子,懂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底大一級壓死人,何況這大的不只是一級,那么Mavic Pro的相機表現究竟怎樣呢?
根據我有限的拍攝總結如下:在光線好的情況下它的拍攝效果還是很不錯的,無論照片還是視頻,都有實用的意義。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它的噪點還是很明顯的,尤其在傍晚拍攝,畫質與白天拍攝相去甚遠。另外就是在室內光線一般的情況下,人物的皮膚好像磨過皮一般,難不成大疆的影像算法自帶磨皮效果?或許這是真的,因為膚質并不像糊了的那種。這樣的表現讓我想起了手機,沒錯,Mavic Pro的拍攝效果就好比是一臺素質不錯的手機,只不過這臺“手機”能飛上天去。
作為一款無人機,日常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Mavic Pro的做工屬于一流的水平,它的外殼處理有些類似于曾經風靡一時的摩托羅拉BB機外殼,不僅厚實而且還有較粗的磨砂質地效果,一般的磕碰不會留下痕跡,而且手感還很防滑。關于設計和做工,Mavic Pro也算是這個級別無人機的典范之作了,除了贊美真沒什么可說的。
關于室外飛行體驗,上個周末我特意去了趟河北廊坊朋友的家里,吃過飯之后找了塊空地,校準了指南針就起飛,先測試機動性,包括猛加速猛剎車、快速上升和下降、急轉彎等等,然后試了試避障功能的靈敏度,最后拍了一段小視頻,中間試了下自動返航功能,僅此而已,電池就只剩下27%了,而此時我才剛熱完身。接著沒過兩分鐘遙控器就響起了警告聲,十分的刺耳,提示剩余電量低。最終在電量剩余10%時手動降落,由于天氣比較冷,我也就沒再嘗試升空了。這次驅車來回140多公里就只爽飛了可能還不到20分鐘,感覺一塊電池真的很痛苦很痛苦很痛苦,只配一塊電池的Mavic Pro就是赤裸裸的耍流氓,所以這里給將要入手Mavic Pro的朋友一個建議,那就是一定要買至少三塊電池的套裝版,否則還不如不買呢。如果荷包富裕,電池越多越好,畢竟在戶外臨時充電不現實。
這也許是同體積大小綜合性能表現最好的無人機了。
2025-07-29 12:14
2025-07-23 10:32
2025-07-23 10:30
2025-07-23 10:26
2025-07-21 10:25
2025-07-21 10:24
2025-07-21 10:22
2025-07-21 10:20
2025-07-21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