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市場的火熱引來大批的投資者趨之若鶩,但對于一個全新的入局者來說,無人機市場的機會似乎并沒有一開始想象中那么多,進入無人機行業(yè)還是需要謹慎。
與一般智能硬件不同,無人機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從設計研發(fā)到生產制造,無人機可謂是處處是坑,價格戰(zhàn)短期內在無人機領域很難真正打起來。另一方面,無人機領域似乎也開始出現(xiàn)了“紅?!爆F(xiàn)象。像航拍這類主流應用場景,被早期的主流廠商占盡優(yōu)勢,新進入者想要有立足之地比較困難。
但事實卻是,除了或已淪為紅海的航拍,其他應用場景幾乎還未被證明可行,新入局者難免會趨之若鶩。與此同時,即便是無人機領域的另一個熱點----測繪、安防、農業(yè)等行業(yè)應用,同樣也埋下了不少“坑”。
現(xiàn)在入局無人機,還會有機會嗎?
“低價”沒戲?
無人機相對較高的安全要求,使得其無法在售價上做過多妥協(xié)。無人機的出錯成本很高,機器不僅會直接壞掉,還很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正因如此,當前無人機要想保證在空中安全飛行,飛控、避障等方面都得做好,就不會太便宜,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低端”。畢竟,當前的技術條件,并不能支撐在“低售價”下的安全飛行。
安全還只是第一個層面。在圖像傳輸、攝像頭的問題上,無人機一要保證圖像的清晰度和穩(wěn)定性“能看”,二要保證圖像可傳回,很多航拍無人機只要想同時做到這兩點,就無法在成本控制上下太多功夫。“這些方案的硬件成本已經放在那兒了,還沒算方案上在軟件上的投入”,一位從業(yè)者解釋說。
一系列成本因素,最終導致了無人機當前動輒數千的售價。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對用戶的嘗鮮成本過高,就會在普及性上有所影響。一些無人機廠商考慮到這一點,便試圖從“入門級”產品切入市場,旨在挖掘潛在用戶。
但產業(yè)“難做便宜”的現(xiàn)狀,讓不少選擇低價的廠商只能在硬件上做出不該做的犧牲。彭斌認為,這類低價產品,若是滿足不了用戶最基本的要求,可能被稱作是“玩具”更好一些,難以被真正納入無人機范疇。
而僅僅做“成本控制”,忽視技術創(chuàng)新,從行業(yè)角度,則很容易將市場引入同質化競爭。哪怕市場紅海也好,如果廠商能拿出一系列新的方案,使無人機成本降下來也是一件好事;最糟的就是還是老方案,老應用,做些閹割,打起價格戰(zhàn)。
繁榮還是偽繁榮?
然而,即便如此,入門級市場還是在變得熱鬧,其中不乏一些較大的玩家。
業(yè)內人士介紹,事實上,像大疆等個別早期廠商,由于擁有自主技術,即便初期布局中高端,在切入中低端市場后,也會延續(xù)其優(yōu)勢,“主要還是因為形成了一定技術壁壘,在保證最基本需求下做出一款合格的無人機,對他們來說相對容易,對新進者就難得多”。
在引入規(guī)?;慨a后,“低價”會愈加成為這類廠商擅長的事情。
在這個技術門檻較高的領域,即便處于行業(yè)早期,小廠商也無法在價格上獲得優(yōu)勢,要想在較成熟廠商之外尋找機會,就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存在于消費級市場的細分機會。
Lily近期的火熱愈加證明了這個思路。雖然業(yè)內對Lily的真實性質疑居多,但其引發(fā)的關注度使自拍需求不再只是一個廠商提出的猜想,而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向。
業(yè)界人士透露,包括大疆、零度目前都有類似的跟隨拍攝項目,只是沒想到最先被曝出來并受關注的卻是一家更小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產品,無疑這會加快這些廠商對自拍、跟拍的研發(fā)進度,也許很快市面上就能見到更多自拍無人機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自拍和航拍對硬件的要求不同,也使得定價會存在變化。無人機產品可以變低價,但前提還是要基于用戶的具體需求。
突入行業(yè)應用?
即便是避開主流、專做細分需求的廠商,現(xiàn)在選擇一個較小的細分消費市場,是覺得這種方式可以把公司至少做成一個小而美的無人機公司,行業(yè)門檻比較高,技術需要緩慢積累,但還是會在時機成熟后突入行業(yè)應用,然后往后選擇的領域可能就是安防。
發(fā)力行業(yè)應用,這幾乎是當前有技術積累的無人機廠商的共同選擇。其中,大疆正力推其行業(yè)應用平臺,零度正在籌備“+無人機”計劃,極飛甚至開到新疆的田間地頭親自深耕農業(yè)無人機市場。
畢竟以航拍、自拍為代表的消費級市場有限,如果讓各行各業(yè)的工具飛上天,無人機的未來將具有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
但行業(yè)應用這條路,門檻似乎又高的多。無人機行業(yè)應用,最基本的底子還是無人機,并且由于投入實用,對無人機的要求更高,無人機需要很穩(wěn)定,幾乎不能出錯,否則實用性會大為降低。這已經將很多技術相對薄弱的無人機初創(chuàng)公司排除在外。
在投入實用后,又會面臨來自于各個行業(yè)的一些具體要求。諸如在農業(yè)無人機上,廠商需要對農藥的噴灑量、頻率、飛行高度都進行較為精準的規(guī)劃,僅僅懂得無人機或農業(yè)的一方面,就無法解決問題。
最終,無人機自身和行業(yè)熟悉度的雙重要求,使得新入局廠商大多不敢切入行業(yè)應用市場。上述的一位從業(yè)者坦言,目前類似于行業(yè)應用這種行業(yè)后端市場,已然成為了較成熟廠商的“專利”。
只是低價的入門級市場比想象中難做很多。更重要的是,細分市場的機會,現(xiàn)在想要論證,成本也許會讓創(chuàng)業(yè)公司難以吃消。
也許從一開始,無人機這個看起來很美的市場,就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入局。而如何挖掘細分市場的需求,在這個難入局的大背景下,可能正成為當前最好走的路。
2025-07-23 10:32
2025-07-23 10:30
2025-07-23 10:26
2025-07-22 14:00
2025-07-21 10:25
2025-07-21 10:24
2025-07-21 10:22
2025-07-21 10:20
2025-07-21 10:03
2025-07-21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