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其實是個圍棋愛好者,不過這一次谷歌AlphaGo和李世石的圍棋人機大戰(zhàn)他站到了人工智能這一邊,來看看雷軍是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吧。下文是雷軍在首局李世石告負后發(fā)表的觀點,以下為全文摘錄:
人機大戰(zhàn)/圖 來源網(wǎng)絡
我還挺喜歡下圍棋的。
而且我也寫過十年程序。做了二十多年計算機技術相關的工作。
所以,我對今天的谷歌AlphaGo和李世石的圍棋人機大戰(zhàn),還是很感興趣。下午我在開人大會議,中午我抽空匆匆開了幾眼,等會議一結束我就打開手機關注比賽的進展。說實話,雖然這一局棋的最終結果是李世石落敗,但是我對李世石所代表的人類在圍棋領域智慧出戰(zhàn)的勇氣,和他在比賽中的冷靜自信,非常欽佩。
這一局棋,開局的時候雙方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漏洞,也難以看出誰更優(yōu)勢。有評論說李世石有一處失誤讓AlphaGo盤面占優(yōu)。不過中盤階段李世石攻擊力強悍,獲得了優(yōu)勢。甚至有評論者說AlphaGo如果是個真人,說不定已經(jīng)投子認負了。但是到了終盤,獲勝的卻是AlphaGo。
作為圍棋愛好者和計算機工作者,我堅信電腦勝出是時間問題,但是我真的沒想到第一局電腦就贏了。今天只是5局比賽的第一局,不過AlphaGo和李世石的這場對弈本身的歷史意義是超越勝負的。從19年前IBM的“深藍”電腦在國際象棋比賽上戰(zhàn)勝世界大師卡斯帕羅夫以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計算能力和驚人的成長潛力,都令人嘆為觀止。據(jù)說AlphaGo擁有的最了不起的人工智能能力是自我學習的能力。今天有好幾次非常規(guī)落子,都讓許多專業(yè)棋手表示“看不懂”。Google的工程師也表示,AlphaGo早就不依賴棋譜來決策落子的選擇。能夠讓機器開始有自我學習的能力,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更重要的一點是,李世石作為人類圍棋領域的頂級代表,多少年才能培養(yǎng)一個?全世界能有幾個?然而我們復制一百萬個、一千萬個AlphaGo的難度又有多大呢?一個人的智力和技巧的提升,無論他多么出類拔萃,對于其他人的影響終究有限。而一臺機器的智能水平能走到哪里,其它機器就都能走到哪里。從這一點上看,我對未來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充滿了期待。
這幾十年來,計算機產(chǎn)業(yè)帶動的社會變革是日新月異,我們每個人都切實感受到了智能設備對我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輕松的通過智能設備極大的提高和擴展我們個人的能力。想想看,搜索引擎,GPS和電子地圖等技術,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你現(xiàn)在每天都在經(jīng)歷的生活?
人工智能,智能算法,智能設備……本質上,是我們希望用科學技術的可復制性,來實現(xiàn)為我們每個人服務的期待。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今天我們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水準,恐怕都比幾百年前的皇帝好太多了。
我的同事給我講了個笑話,說今天AlphaGo贏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AlphaGo故意輸給李世石的話……
好吧,謝天謝地這一幕沒有發(fā)生。
2025-04-11 10:32
2025-04-11 10:27
2025-04-11 10:24
2025-04-11 10:22
2025-04-11 10:00
2025-03-28 11:06
2025-03-28 11:04
2025-03-28 11:02
2025-03-21 15:36
2025-03-21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