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石的人機對決,最終以AlphaGo4:1勝出落下帷幕,也引爆了全世界對于人工智能熱熱鬧鬧的討論。筆者不諳圍棋,基本算是技術盲,但在各種分析觀點中看懂并認同了一個判斷:基于數據的極大豐富、強大的計算能力,再加上算法的優(yōu)化和演變,未來的人工智能可能會重塑很多行業(yè),例如金融、醫(yī)療、汽車輔助甚至無人駕駛。
無獨有偶,同在15日,馬士基集團公布了在丹麥卡倫堡附近海域進行的一項測試:馬士基油輪首次完成無人機向海上船舶投送貨物的任務。該公司聲稱此舉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因為采用駁船從陸上向海上船舶投送貨物,一艘駁船的費用是1000~3000美元。根據目前無人機的有效負載范圍,平均每艘油輪每年有3起物料輸送任務可由無人機代替,這意味著每艘船舶每年可以減少3000~9000美元的成本。馬士基集團擁有近100艘油輪,這樣節(jié)省下來的費用將相當可觀!馬士基表示,除了無人機有望成為馬士基油輪船舶供應鏈的一部分外,馬士基碼頭公司和馬士基海運服務公司也計劃對無人機應用展開探索。
無人機送貨/圖 來源網絡
熱衷嘗試無人機送貨的運輸巨頭其實很多,國外的UPS、DHL、亞馬遜及國內的順豐、圓通都投入了不少人力財力,并進行了一些應用。研制AlphaGo的谷歌同時還實施了一項“翼計劃”,預計2017年推出無人機送快遞服務。無論低空運輸管制政策這道門檻何時才能邁過,能大幅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效率、解決偏遠地區(qū)的配送難題,商用無人機憑借著“低成本”、“低人力”的特性大行其道,肯定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然而,當我們?yōu)椤翱萍甲屔罡篮谩秉c贊的同時,是否還是會有一點點擔憂的情緒:服務業(yè)規(guī)模擴大被認為是吸納大量就業(yè)人口的所在,面臨著去產能救經濟從供給側切入改革的當下中國,淘汰守舊行業(yè)“僵尸企業(yè)”帶來的后果必然是大批員工的下崗轉行,如果足夠智能的機器占據了越來越多的服務崗位,那么工人去哪兒呢?這樣的命題倒真的有些嚴肅。
好在技術精英告訴我們,難以真正理解人的語言和意思,目前還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短板。對于服務過程中的復雜交流和溝通,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還是存在差異的。
2025-08-23 20:37
2025-08-22 10:33
2025-08-18 14:20
2025-08-13 11:12
2025-08-13 10:55
2025-08-08 09:53
2025-08-07 09:28
2025-08-06 10:53
2025-08-06 10:45
2025-08-06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