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民用無人機大多做為一種影像捕捉器,在高空尋找一些特殊角度來滿足影視影像的需求,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航拍。
與常規(guī)的攝影一樣,無人機航拍對于構(gòu)圖和拍攝題材也是有要求的,甚至要求更高!如果缺乏了合理的構(gòu)圖和明確的題材,那么作品往往會毫無看點。今天就來說說航拍的高度問題。
新手容易陷入“衛(wèi)星測繪”的怪圈
許多航拍新手在剛買到無人機或沒買無人機時,非常熱衷于了解和嘗試無人機究竟能飛多高,甚至有的還會“破解”廠家設(shè)置的限高。
但航拍效果,真的是越高越好嗎?
讓我們先來看一張反面教材。
很明顯這張作品整個畫面都是地面,且高度過高。
如果高度降低,讓建筑物更為清晰,同時調(diào)整角度讓天空占據(jù)畫面的1/3,或許就是一幅表現(xiàn)繁華居民區(qū)的優(yōu)秀作品。
這張照片為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個區(qū)域的全景圖,無法分辨道路,建筑,景觀。更像是一張衛(wèi)星云圖,或者用于測繪的地圖。
這些圖片的功能性僅僅在于科研和開發(fā)工作,并沒有太多的普遍圖片的意義。
航拍并非越高越好
航拍無人機不同于尋常的航模,我們并沒有必要測試它們的極限性能。以蜻蜓無人機為例,飛行最大高度為120米,足以應付多數(shù)的航拍需求。再高一點的高度,如果不是用于科研和開發(fā)工作,也沒有太多的普遍圖片的意義。過高的高度,除了影響航拍畫面,也會影響飛行安全性。
而且更高精度的衛(wèi)星以及測繪固定翼飛機都能完成這樣的拍攝,何必使用安全性和精度都不高的無人機來完成呢?
無人機飛多高最合適?
航拍并不是一味的大而全,在天空中,我們可以用靈巧的無人機合理規(guī)劃航線,精確操作,躲避各種障礙物,更好的獲得更多精彩的攝影角度。
以下幾張作品的高度均不高,放大了拍攝的主體,在上帝視角的幫助下,畫面非常有沖擊力和視覺效果。
5米左右的高度,能夠精確操作的無人機像是一個小搖臂,然而運動軌跡相較于搖臂而言更加自由靈活,不再被搖桿束縛。
在20米的高度,無人機能夠拍下一個優(yōu)美的彎道。
100米,平時無法看到的建筑細節(jié)之美就可以被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高度到達150米,就足以展現(xiàn)一次震撼的活動大全景。
高度到達200米,一棟建筑及建筑周邊的環(huán)境就可以一覽無余。
能飛得高,并不意味著就需要飛得高。認清拍攝所需的角度,合理利用高度,一切以拍攝主題為需要,這樣才能航拍出真正的好作品。
2025-09-16 09:28
2025-09-11 10:38
2025-09-11 10:31
2025-09-09 10:50
2025-09-05 10:44
2025-09-04 22:04
2025-09-04 22:02
2025-09-03 14:12
2025-09-03 14:09
2025-09-02 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