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外EAST PENDULUM網(wǎng)站曝光了一張據(jù)稱是我國某型艦載無人機進行彈射試驗的照片。從畫面上看,這似乎是傳說中的“風影”無人機的前機身和前起落架,幾組液壓桿正在對其加壓,應該是在測試起落架的強度。
國外網(wǎng)站曝光的畫面
無論是艦載無人機還是有人機,要上艦的話,起落架必須能夠承擔彈射和降落時巨大的沖擊力,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這個畫面的曝光,確實與艦載無人機不謀而合。除此之外,實際上,早在幾年前國外媒體就曝光過我國艦載無人機在北方某艦載機訓練中心測試的畫面。當?shù)貦C場有電磁彈射器和蒸汽彈射器兩組完全不同的設備,而衛(wèi)星照片顯示一架外形類似“風影”的無人機多次出現(xiàn)在這個地方,顯然是與上艦有關。
我國曾多次進行無人機彈射試驗
而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中船海空裝備還首次展出了機翼能夠折疊的無人機HK-5000G,其外形與“風影”也十分類似,都采用了小型渦噴或者渦扇發(fā)動機。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確實正在發(fā)展艦載無人機。
無人機機翼折疊技術早已公開亮相
不過與美國的X-47B和黃貂魚不同,我國第一型進行測試的無人機并沒有采用“利劍”那樣的飛翼結構,外形反而像翼龍和彩虹等察打一體無人機,其特點是采用了長寬比極大的平直滑翔翼,兩邊機翼加起來長度接近20米,而類似殲15這樣的重型艦載機翼展還不到15米,這對無人機將來在艦上的使用造成了極大的限制。比如在機翼折疊的時候,可能會對機庫的高度要求較高,而一旦展開,則會讓本身就不是很大的航母飛行甲板更佳局促。
風影和云影一樣,機翼都很長
另外,翼展如此大的無人機,本身又比較輕,還是自主降落或者遙控降落,著艦的時候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偏航甚至可能撞入停放在航母甲板上的機群中。因此可以判斷,目前采用“風影”無人機進行測試,僅僅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未來正式服役的,還是要換成類似“利劍”這樣的飛翼無人機。
最終上艦的,可能還是利劍無人機
不過即使是利劍或者X-47B這樣的無人機,上艦之后如何與有人機高效共用甲板和機庫,至今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X-47B測試早期,航母上的其他艦載機基本被清空,而第一次在布什號航母上著艦的時候,連續(xù)四次失敗不得不復飛,最終成功率僅有50%。即使在開發(fā)出自動著艦程序之后,無人機的著艦風險依然大大高于有人機,如果遇到惡劣海況,著艦將更加困難。除此之外,航母上有人機和無人機之間的電磁干擾,也會讓一些問題變得致命。
無人機和有人機之間的電磁干擾,可能會很致命
正因為如此,有觀點認為與其讓無人機上航母“搗亂”,不如為它開發(fā)專門的母艦,比如利用兩棲攻擊艦加裝電磁彈射器,打造專門的無人機航母,與有人機母艦配合,也許能夠真正發(fā)揮無人機的優(yōu)勢。
網(wǎng)友設想的無人機母艦
無人機上艦,無論對于我國還是美國海軍,都是一個新鮮事物。美國雖然在無人艦載機領域的某些關鍵技術暫時領先,但是我們的實力也不弱,而在未來,究竟誰能給讓無人艦載機發(fā)揮真正的戰(zhàn)斗力,值得期待。
軍博展出的無人艦載機模型
2025-09-11 10:41
2025-09-09 10:52
2025-09-04 21:58
2025-08-28 11:13
2025-08-27 14:14
2025-08-26 13:50
2025-08-23 20:37
2025-08-22 10:33
2025-08-18 14:20
2025-08-13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