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國“軍隊2019”國際論壇上,俄方對外發(fā)布一款新型仿生無人機,它的體積很小,造型奇特,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據(jù)了解,這款無人機是俄國一個軍事航空學院最新研制的一款小型飛機,外形模仿鳥類,名字叫“極地貓頭鷹”。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這種鳥類,整個機身使用了白色涂層,在機翼的表面添加了灰色的暗斑,而且還在飛機的面盤上畫上了嘴巴和眼睛,從遠處看和貓頭鷹真的很像。根據(jù)相關研發(fā)人員透露,這架飛機的最大續(xù)航能力是20公里,飛行時長大約為40分鐘,起飛的最大重量為12千克,機身前部類似于鳥嘴的地方安裝了高精度的相機,使得這款無人機在暗處也可以保持良好的監(jiān)測。除此之外,這款機型還使用了可以減少雷達反射區(qū)域的復合型材料,使得它能夠在實際運用中達到更好的隱身效果。根據(jù)相關報道顯示,這款小型仿生無人機在未來主要是被用來偵查和精準打擊的。
其實這款無人機并不是俄國首架仿生無人機,可以說這些年來,俄國一直都致力于研究各種仿生無人機。就在去年的“軍事2018”論壇上這個航空學院就推出了一款游隼無人機,它可以模仿這種猛禽的叫聲,從而驅趕出現(xiàn)在機場附近的鳥類。和去年的游隼相比,這款貓頭鷹無人機在外形上做的更加接近雪鸮,但是在飛行方面,它并沒有選擇仿真撲翼飛行,而是選擇了傳統(tǒng)飛機的模式,使用螺旋槳推進。這樣的方式就導致了它在作戰(zhàn)中的仿真能力有所差別。當無人機在高空飛行時,這款無人機的隱身效果很好,看起來和貓頭鷹沒什么差別,但如果是在地面監(jiān)測的時候,這款無人機發(fā)出的鳴笛聲就會將其暴露,再加上它本身是用螺旋槳飛行的,和真正的鳥類還是區(qū)別,所以雷達就比較容易識別出來。因此,有人會很質疑像這種模仿鳥類的無人機到底有沒有用。
其實近幾年,很多國家都開始研究仿生類的小型無人機。有人表示仿生將是未來小型偵查無人機的主流發(fā)展趨勢,這種方案的提出主要是為了優(yōu)化無人機的外部造型和內在結構,從而進一步提升飛機的性能,讓無人機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
目前在仿生無人機方面,主要是按照被模仿生物的功能去設計,比如模仿各種鳥類和昆蟲的撲翼性飛行特點。這樣的飛行設計能夠降低無人機的噪音,實際運用起來隱身效果更好,而且這種方式擺脫了以往無人機起降場地的限制。但是這種無人機因為體積的局限,所以在速度上比較慢,而且載重能力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就提出可以利用鳥類的跳躍起飛功能來緩和這些缺點。據(jù)了解,一款名叫“麻雀”的貨運無人機,使用了吹氣襟翼的技術,在飛機的機翼上安裝了腿,用腿來完成起降,然后用翅膀進行有效飛行。這樣改進之后,這款無人機腿部的兩個受載彈簧可以有效提高起飛的初始速度,給起飛過程提供80%的能量。
除了提高無人機的氣動性能之外,還可以通過模仿植物的外形結構進行仿生設計。目前,英國就有一位科學家提出可以參照蒲公英的飛行模式用在無人機的研發(fā)中。根據(jù)研究表明,無人機的機翼部分可以通過高分子材料設計成蒲公英種子那樣的剛毛結構,這樣也能提高飛機飛行時候的效能,減少無人機在空中的停滯消耗。如果照這樣趨勢去研究,未來仿生技術在無人機方面的應用會越來越多。
2025-08-26 13:49
2025-07-25 08:53
2025-07-25 08:50
2025-07-24 09:07
2025-07-24 09:05
2025-07-23 09:24
2025-07-23 09:22
2025-07-22 09:24
2025-07-22 09:22
2025-07-21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