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次創(chuàng)造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的紀錄——119架!在短短兩年內,中美四次刷新無人機集群飛行的規(guī)模,在該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專家表示,固定翼無人機的集群飛行能力,代表著未來無人機應用的重要方向,也是智能無人系統(tǒng)“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體現(xiàn),今年1月,美軍使用三架戰(zhàn)斗機在空中釋放了103架“山鶉”微型偵察無人機,在無人機集群的控制技術領域,中美走在世界最前列。
據報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電科)10日宣布,成功完成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刷新此前2016年珠海航展披露的67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試驗紀錄,標志著智能無人集群領域的又一突破,奠定了我國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試驗中,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成功演示了密集彈射起飛、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集群行動等動作。
與這幾年春晚上驚艷亮相的四旋翼無人機集群相比,固定翼無人機光是編隊飛行的難度就高得多。因為四旋翼無人機可以在空中懸停,更容易精確定位和編寫控制程序。理論上講,只需要預先制定好每架無人機的飛行路線,它們就可以按照程序在空中組隊飛行,但其實相互之間沒有聯(lián)系。固定翼無人機的編隊飛行就困難很多。因為固定翼無人機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維持在空中飛行,每架無人機不僅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而且還得知道附近其他無人機的位置和方向,并根據情況調整方向,以避免發(fā)生“空中撞機”事故。這就意味著固定翼無人機必須有“相互溝通”能力,對它們的傳感器、通信、定位等技術提出了極高要求。
也正因為固定翼無人機編隊飛行不易,因此今年3月巴基斯坦閱兵式上的“飛馬”無人機(經中國授權生產的“彩虹-3”無人機)三機編隊飛過主席臺才讓世界矚目——這是全球第一次無人機以編隊飛行的方式參加閱兵。
(此文系轉載,文中所有文字內容和圖片之知識產權均系原作者和機構所有。)
2025-09-12 11:30
2025-09-11 10:41
2025-09-09 10:52
2025-09-04 21:58
2025-08-28 11:13
2025-08-27 14:14
2025-08-26 13:50
2025-08-23 20:37
2025-08-22 10:33
2025-08-18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