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鄰居間對社交距離的不同理解,有時候會帶來分歧。
對澤科·奎扎達而言,那聲尖叫來得完全出乎意料。
那天,住在美國加州南帕薩迪納市的他戴著口罩,與妻子和十幾歲的兒子一起散步。路上他們遇到另一個戴著口罩遛狗的鄰居,四個人便保持著社交距離聊天,彼此相距10英尺——超出了美國疾控中心建議的最低6英尺的規(guī)定。
突然,尖叫聲響起,來自另一個鄰居——一個他們從未打過招呼的老奶奶?!八柫寺柤纾瑓拹旱乜粗覀??!笨_達已經(jīng)在街區(qū)住了近二十年,他向老奶奶解釋他們戴著口罩,保持著社交距離。結(jié)果對方繼續(xù)把怒火對準(zhǔn)了遛狗的鄰居。
如今,這樣的鄰里沖突在美國正變得司空見慣。隨著各州開始放寬居家令,曾經(jīng)和平相處的鄰居正在經(jīng)歷觀念的分歧:到底多遠的距離是安全的?看法和做法不同,又如何相處?
圖為社交距離漫畫
洛杉磯精神健康專家斯圖爾特·芬得認(rèn)為,相比“社交距離”這個詞,他更愿意使用“物理距離”——這會給人積極的暗示:盡管人們彼此必須保持距離,但在共同的危機面前,心靈距離還是貼近的。
也許,一個更好的做法是盡量保持同理心。專家建議,做好自己的防護措施,不隨意評判他人的選擇?!皩τ谀切┎蛔杂X保持社交距離的鄰居,除了提醒,向他們展示正確的做法,也許更有效率?!?
2025-04-25 11:15
2025-04-25 11:13
2025-04-24 09:06
2025-04-24 09:01
2025-04-23 09:09
2025-04-23 09:05
2025-04-22 09:30
2025-04-22 09:28
2025-04-21 10:13
2025-04-21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