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作為航空從業(yè)者的我們也十分激動,不僅因為團隊曾作為系統(tǒng)供應商參與過C919核心系統(tǒng)的研發(fā)集成工作,更是因為這也代表著中國的大飛機夢想,又向實現邁進了一步。
此次首飛成功距離首架C919(B-001A號機)的首飛成功已過去5年,這5年時間,C919淡出大眾視野,都去干什么了呢?這次的首飛成功又是否能回應那些C919的爭議呢?
一次又一次的首飛成功
民航飛機正式投入市場之前大抵會經歷“立項、設計、原型機、試飛、適航取證、生產優(yōu)化”等階段。目前,C919正處于適航取證這個關鍵步驟。此前的文章中也為大家介紹過,適航證相當于飛機的合格證,是投入市場前的必經步驟。當前的適航標準幾乎被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壟斷,FAA和EASA適航標準在行業(yè)中影響力最大,采信度最高,若是取得了FAA或者EASA的認證,也相當于取得了全球范圍的通行證。適航標準也被科技日報列為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的35項“卡脖子”技術之一。
按照規(guī)劃,C919需要完成共計飛行試驗工作3273個試驗點、審定試飛科目276項,涵蓋了失速、動力、性能、操作穩(wěn)定性、飛控、結冰、高溫、高寒、大側風等科目,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證明大飛機的安全與可靠。
在17年完成首架C919首飛后,也常會看到C919又一次完成首飛成功的新聞,那是因為為了盡快的完成試飛工作,目前有共計6架C919飛行試驗機以及2架地面試驗機正在進行多線程的試飛取證工作。
2017年5月5日,首架C919首飛成功 | 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2017年12月17日,102架機首飛成功,主要承擔發(fā)動機動力測試、燃油系統(tǒng)、電源系統(tǒng)、環(huán)控系統(tǒng)等地面試驗驗證和試飛科目。
2018年12月28日,103架機首飛成功,開展機身的顫振(飛機在特殊情況下的劇烈抖動)、空速校準、載荷、操穩(wěn)和性能等科目的試飛。
2019年8月1日,104架機首飛成功,主要承擔航電系統(tǒng)、起降性能、自動飛行系統(tǒng)和結冰等相關科目的試飛任務。
2019年10月24日,105架機首飛成功,繼續(xù)測試C919的環(huán)控系統(tǒng)、電源系統(tǒng),以及在高溫高寒等極端環(huán)境中的試飛任務。
2019年12月27日,106架機首飛成功,主要測試客艙的照明系統(tǒng)、外部噪聲的抗干擾能力。
直到2020年11月,C919獲型號檢查核準書(TIA),進入適航取證的沖刺階段。2021年1月,民航上海審定中心完成了對C919的首次局方審定試飛,以及今年5月14日107架機首飛成功,都標志著大飛機將進入新的里程碑,萬事俱備就只欠適航取證這最后的東風。
系統(tǒng)集成是最關鍵的第一步
提到國產大飛機,有一個最大的爭議常常被提起和討論,那就是“商飛就是一個組裝廠,C919只是造了一個殼子”“C919的各大系統(tǒng)都由國外供應商提供,還能算自主知識產權么”
來源:央視網
針對這點,首先借用一下運-10飛機副總設計師程不時老師在采訪中的一段發(fā)言,
“ 我認為,C919和運-10是連續(xù)發(fā)展中間的兩個鏈條。運-10研制的時候,我們是封閉狀態(tài),連運-10需要的鉚釘都在上海成立了專門的工廠生產。我們對創(chuàng)立一個產業(yè)的想法是,要建金字塔必須打好基礎。改革開放以后,我們要利用世界市場的條件?,F在發(fā)現,最重要的是金字塔的上面,而不是下面那個基礎。波音不做鉚釘也不做發(fā)動機,所有設備都是全世界采購的,但是它有本事來集成。C919的主供應商是中國商飛。制高點要拿住,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思路。 ”
給出論點,大飛機是一個由大量零部件集成的系統(tǒng)產品,我們應先完成頂端的集成工作,后續(xù)根據系統(tǒng)產品的需求來推進整個產業(yè)鏈的零部件國產化發(fā)展。
舉一個不是恰當但是可以幫助理解的例子,
如果想做一個蛋糕,對于廚師,可以要求面“零部件供應商”提供是低筋面粉還是高筋面粉,是全脂牛奶還是脫脂牛奶,最終由廚師采購到所有的材料,再通過“技術”最終做出美味的蛋糕。面粉廠就是蛋糕這個“系統(tǒng)產品”的“零部件供應商”,根據“系統(tǒng)產品”給出的需求來提供合適的“零部件”,一來他并不會做蛋糕;二來他需要廚師給他提供明確的性能指標。
以C919目前所取得的成就,我們已經掌握了自主設計、集成大飛機的技術,掌握了其中產業(yè)鏈以及對應零部件的所需的性能要求,這都代表著我們已經掌握了大飛機后續(xù)發(fā)展的主動權。在此之前,依靠同樣的發(fā)展路徑我們已經在高鐵上,取得了成功。但是由于歐美在適航標準上的壟斷,大飛機想要獲取的成功要遠遠難于高鐵。
大飛機以外的航空發(fā)展計劃
從1970年我國自主研發(fā)的運-10飛機立項,到2017年首架C919首飛成功,已經歷經了半個世紀。在全球民航市場被兩大巨頭壟斷的實情下,不論是出于政治原因還是商業(yè)博弈,中國的大飛機夢都需要航空人不斷地克服重重困難,穩(wěn)步追趕。
對于現在正在興起的城市低空交通領域來看,這是一條全球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新興賽道。
在技術上,得益于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中的迅猛發(fā)展,電池、智能感知等核心技術取得了突破并達成了完善的供應鏈;在政策上,國家對于擴大低空空域開發(fā),發(fā)展低空經濟持積極態(tài)度,出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政策并在全國范圍進行試點。
在新型的航空場景,國內外產業(yè)基礎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新興賽道也給中國打破國外壟斷“適航認證”帶來了機會。國外空客、巴航、霍尼韋爾等巨頭紛紛下場,期望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eVTOL行業(yè)也能夠在全球航空領域占據一個重要的席位。
【參考來源】
[1]【見證】程不時:大飛機,造與買的選擇
https://www.ccdi.gov.cn/yaowen/201812/t20181214_185100.html
[2] 257期:C919大飛機零部件主要由國外廠家供貨,能算自主知識產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Y4y1Y7gD?spm_id_from=333.999.0.0
[3] C919為何共試飛了6架?進入國際航空市場,為何一定要取得歐美適航證-國器博士
https://view.inews.qq.com/a/20200916A0LNPE00
上海獅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公司研發(fā)團隊擁有航空、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行業(yè)背景,從事無人智能機器人開發(fā)應用,其中核心研發(fā)團隊人員碩士以上占50%。
公司主營業(yè)務為無人機技術研發(fā)和工業(yè)無人機應用,并擁有研發(fā)、生產、銷售、服務、培訓等完整 的業(yè)務鏈。公司項目結合無人智能體對大帶寬、高可靠和低時延的組網應用需求,利用4G/5G蜂窩網技術,將人工智能技術實施部署到無人智能體平臺上,開發(fā)智能網聯管理模塊和物聯網監(jiān)控平臺,解決當前無人智能體在垂直行業(yè)的應用問題。主要商業(yè)應用場景為城市工業(yè)巡檢,如移動基站巡檢、交通道路巡檢、消防巡檢、公安治安巡檢、建筑施工巡檢等場景。
公司坐落于上海浦東新區(qū)張江高科技園區(qū),擁有完善的管理、市場、服務體系,無人機產品在業(yè)界及海內外具有良好的口碑與極強的市場競爭力,廣泛應用于測繪、能源、警用安防、生態(tài)保護等領域,遠銷美國、俄羅斯、巴西、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
2025-09-09 10:55
2025-09-09 10:51
2025-09-09 10:50
2025-09-09 10:48
2025-09-08 10:39
2025-09-08 10:37
2025-09-08 10:35
2025-09-05 10:50
2025-09-05 10:47
2025-09-05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