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人在研究人與機器人的互動。實際上,“HRI(人機交互)”研究的就是人機互動,最近一個關于HRI的高規(guī)格會議正在新西蘭召開。HRI研究關注的是人與社交機器人——包括家庭機器人、商用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和玩具——的互動,如果說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擁有一個機器人,它要么是真空吸塵器,要么就是無人機。
我們對機器人真空吸塵器的HRI研究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卻對無人機HRI研究所知甚少,正因如此,出現(xiàn)在HRI會議上的“人-無人機交互情緒解碼”報告才讓人振奮。換句話說,你可以對無人機編程它讓具備可識別的個性。
為什么我們需要一臺可以表達情緒的無人機呢?從本質(zhì)上說,情緒表達就是信息溝通的方式。你可以溝通類似“我累了”的信息,告別別人他就能理解,你也可以用動作來表達,比如緩慢地移動、打呵欠、閉眼睛。
機器人的表達方式與此類似。機器人在顯示屏上顯示電池還可以續(xù)航多久,它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事實,但是這種表達是有前提的:用戶需要盯著屏幕看,需要理解顯示屏上的信息。如果機器人慢吞吞地移動,發(fā)出打呵欠的噪音,即使是未經(jīng)訓練的用戶也可以知道機器人“疲勞”了。
對于無人機而言,這種類型的情緒表達是相當實用的。用疲勞來暗示電量不足是比較容易明白的例子。還有恐懼:如果無人機快要飛到控制范圍之外,它可以看起來很“害怕”。如果接受到的命令是無人機無法理解的,它可以看起來很“困惑”。再次重申,無人機可以通過控制器上的顯示屏直接顯示狀態(tài),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如果無人機需要你時刻注意,動作就可以成為溝通的有效形式。
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為無人機建立了一個“情緒模型空間”,它由8種情緒狀態(tài)(個性)構成,它可以界定特性讓人類用戶更容易識別,這些情緒可以通過簡單的動作來表達,無人機可以完成這些動作。這些個性包括:勇敢、遲鈍、困倦、暴躁、高興、傷心、害怕、害羞。例如,擁有勇敢個性的無人機移動時速度快、動作流暢,如果你讓它倒退,它會選擇掉頭直飛。遲鈍的無人機飛行時會有些搖擺。脾氣暴躁的無人機可能需要重復下命令才能聽話,而傷心的無人機會貼近地面飛行。
研究者將8種無人機個性提煉成4種:疲憊的無人機、反社交無人機、冒險英雄無人機、詭秘間諜無人機。疲憊的無人機飛行速度為1.1mph,響應時間延遲3秒,飛行高度低,特殊動作是搖擺。冒險英雄無人機飛行速度7.7mph,響應時間是瞬間,飛行高度高,特殊動作包括旋轉(zhuǎn)和空翻。研究要求參與者與無人機互動,然后讓他們來回答一些與體驗有關的問題。一般來說,用戶可以說出無人機所展示的個性是什么(平均識別率達到60%),冒險英雄個性識別率達到了100%。所有參與者都可以識別無人機行為的變化。
2025-08-26 13:48
2025-08-21 12:57
2025-08-19 12:55
2025-08-11 22:18
2025-08-09 13:51
2025-08-08 09:59
2025-08-08 09:57
2025-08-07 09:35
2025-08-05 16:54
2025-08-05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