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地區(qū)戰(zhàn)場上,不光是有“翼龍”和“彩虹”大殺四方,還有更多物美價廉的民用無人機在戰(zhàn)士們手里玩出了花樣,給對手制造了各種麻煩。世界各國都在針對低小慢無人機的威脅,開發(fā)各種反無人機系統(tǒng),以電磁干擾軟殺傷手段為主。比如美軍就在兩棲攻擊艦上部署了微波干擾機,還宣稱“擊落”了兩架伊朗無人機。
但是近日,美國硅谷的技術專家帕爾默·盧基接受采訪時宣稱:“所有的軟殺傷系統(tǒng)都是浪費時間精力!”現(xiàn)在的軟殺傷系統(tǒng)只是干擾無人機和地面站之間的通信鏈路,令無人機失聯(lián)和迷航;但如果無人機能夠完全自主飛行,就會讓軟殺傷效果大打折扣。現(xiàn)有單兵無人機干擾器,效能都不能保證。
之所以敢“大放厥詞”,帕爾默確實有其資本。他參與創(chuàng)立了一家小型科技公司,精心研制了一種用“硬殺傷”手段來反無人機的無人機,說人話就是,搞一種廉價、精確的小型無人機,直接發(fā)起自殺式攻擊,把目標無人機撞下來完事兒。
這種硬殺傷無人機,擁有量產版的機載光電和紅外傳感器,探測并跟蹤無人機目標。如果地面操控人員下達了攻擊指令,這款硬殺傷無人機就會直接加速,以100英里的時速直接撞向目標,把對手撞個稀爛。就像最原始的海戰(zhàn)一樣,兩條船互相沖撞,狹路相逢勇者勝。萬萬沒想到,無人機之間的首次空戰(zhàn),竟會如此原始和悲壯……
但是,同歸于盡?不,不存在的。就像后來專門用于沖撞的戰(zhàn)艦加裝了沖角一樣,硬殺傷無人機被設計得頭非常鐵——抱歉更正一下,是在頂部安裝了一個專門的撞擊裝甲,機體也經過特別加固。另外,硬殺傷無人機的控制算法還經過特別優(yōu)化,快速生成一條最合理的撞擊飛行路徑,直殺對手的弱點,并盡量降低自己受到的損害。
多次撞擊試驗中,硬殺傷無人機總是能把對手撞個“機”仰馬翻,墜毀成一堆碎片;自身也會翻滾幾圈接近失控,但畢竟練成了“專注撞擊”技能,最后卻幾乎總能生存下來,并返回預定降落點。最狠的是,這東西不僅撞下來大疆這樣的四旋翼,就連速度更快的小型固定翼無人機也不放過,撞得對手直接空中解體。
目前公開的硬殺傷無人機還是試驗版,但已經拿到了軍方的初步采購訂單。電磁干擾武器效率低,應對不了更先進的自主化無人機威脅;激光武器又太精貴了,不方便大量部署。對比之下,硬殺傷無人機看起來似乎十分物美價廉。美軍要求對這種硬殺傷無人機系統(tǒng)做出進一步改進,并打算部署在駐阿富汗和敘利亞這樣的前哨基地。
最新的幾種撞擊無人機外形更加精簡,看起來就像是插了四個旋翼的炮彈一般,氣勢上已經殺氣騰騰;再加裝小型戰(zhàn)斗部,其實就是個四旋翼動力的導彈,便宜消耗得起;還可以在基地或車輛上靈活部署,與雷達防御系統(tǒng)聯(lián)網,實現(xiàn)快速反應。要是再有武裝分子的自制無人機來襲,這些小東西就會怒氣沖天,在撞擊和爆炸聲中完成自己的最后使命。
2025-09-16 09:27
2025-09-12 11:30
2025-09-11 10:41
2025-09-09 10:52
2025-09-04 21:58
2025-08-28 11:13
2025-08-27 14:14
2025-08-26 13:50
2025-08-23 20:37
2025-08-22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