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一群斑頭雁的身影出現(xiàn)在四川成都大邑縣境內(nèi),它們將從越冬地向北飛越喜馬拉雅山前往繁殖地,秋季再從繁殖地向南飛回來。候鳥遷徙的大幕,正在緩緩開啟。 每年的這段時節(jié),處在遷徙通道上的四川,總會見到過境的各種鳥類,它們一路向北,對攝影愛好者而言,也是一年當中難逢的觀鳥、拍鳥機會。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采用無人機航拍鳥群遷徙,引發(fā)的爭議也此起彼伏。
有人認為,使用無人機拍鳥、追逐鳥群,會嚇到甚至是傷害鳥類,呼吁無人機遠離鳥群;也有人覺得,無人機拍鳥對鳥類根本沒有影響,因為沒有人愿意拿無人機去撞鳥。 實際上,早在2019年3月,國家林草局就發(fā)文明確表示,除科學研究等特殊用途外,嚴禁使用無人機拍鳥,更不得以拍鳥為名捕捉野生鳥類進行“棚拍”。于是,在這樣的爭議背后,攝影者在拍鳥與觀鳥,是否會干擾鳥類的正常棲息,無人機航拍的邊界又在哪里?是否干擾正常棲息? 近年來,隨著民用無人機越來越多,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攝影領(lǐng)域,開始出現(xiàn)無人機的身影,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自然景象,得以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 記者注意到,在不少紀錄片節(jié)目中,會采用無人機拍攝的方式,對鳥群遷徙、棲息進行更直觀的拍攝,攝影者常常會為了展示鳥類飛翔的場面,使用無人機在濕地上追著鳥群在拍攝,并追蹤驚飛的鳥類?;蝤B瞰,或俯拍,但也發(fā)生過諸如無人機撞上鳥群的事件。
有人指出,這樣做可能會干擾鳥類的正常棲息。 2020年3月6日,一個名為“觀鳥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發(fā)文稱,近日許多觀鳥愛好者在北京房山區(qū)的大石河河邊觀鳥時,突然飛來一架無人機,逐漸靠近,甚至十分接近青頭潛鴨和其他水鳥,青頭潛鴨受驚飛了起來。 不少觀鳥愛好者提出,雖然無人機在拍攝遠景、俯瞰的大場面時,效果比一般的鏡頭要好,但如果近距離拍攝,恐怕會造成騷擾,甚至是傷害。
實際上,早在2019年3月14日,在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召開的全國春季候鳥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就發(fā)文明確要求,除科學研究等特殊用途外,嚴禁使用無人機拍鳥,更不得以拍鳥為名捕捉野生鳥類進行“棚拍”,干擾其正常棲息活動。攝影師:保持距離很重要 對于部分拍攝者通過無人機近距離拍鳥,來獲取獨特、清晰畫面的行為,有攝影師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寧夏銀川一名資深攝影愛好者田滿潮告訴記者,無人機只是作為一種靠近鳥的工具而已,“鳥類對無人機也有一個適應(yīng)過程,以我個人經(jīng)驗來看,無人機的影響微乎其微?!?田滿潮稱,只要是接近,那么或多或少就會造成干擾,但以自己幾十年的攝影經(jīng)歷來看,沒有哪個攝影師會主動讓無人機去追逐、碰撞鳥群。他認為,無人機是否會對鳥類造成傷害,應(yīng)該區(qū)分對待。 在四川成都,一位攝影師李軍(化名)卻不贊成這樣的說法。他認為,觀鳥和拍鳥應(yīng)遵循一些基本的規(guī)則,既然國家林草局已經(jīng)發(fā)文明確表示嚴禁使用無人機拍鳥,那么就應(yīng)該尊重相關(guān)規(guī)定和鳥類的生存權(quán),做到不驅(qū)趕鳥群,保持適當觀賞距離,避免干擾其正常棲息活動。
3月16日,成都觀鳥會理事鄒滔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管是拍鳥還是拍野生動物,首先就是保證拍攝對象的安全,“拍鳥的人與鳥要保證足夠的安全距離,在對鳥類沒什么實質(zhì)影響的情況下,可以允許,但如果離得太近,恐怕就不行?!?“另外,要分清楚地方和范圍。”在他看來,在相關(guān)部門不允許拍攝的地方拍攝,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在一些自然保護區(qū)拍攝,就需要遵守保護區(qū)的相關(guān)規(guī)定,其次是在人流量很大或者鳥類集中棲息的地方近距離拍攝,也得注意一些問題,“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p>
2025-09-19 12:22
2025-09-18 11:24
2025-09-17 10:55
2025-09-16 09:27
2025-09-12 11:30
2025-09-11 10:41
2025-09-09 10:52
2025-09-04 21:58
2025-08-28 11:13
2025-08-27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