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玩無人機也已經(jīng)走過好幾個年頭了,從最早期的組裝無人機到現(xiàn)在的消費級無人機,我對無人機的熱愛程度沒有絲毫的降低。甚至每次遠行后備箱里都要裝著一臺無人機以備時刻起飛記錄美景。記得剛剛接觸無人機的時候DJI這個牌子還不像現(xiàn)在這么普及,因為所有的領域在初入坑的時候都還不像入坑已久的大把花錢。那時花個千元左右都已經(jīng)算是大出血了,買回來一堆零件,拼拼湊湊奮戰(zhàn)幾個日夜就能拼湊出來一架起飛后顫顫巍巍的簡易無人機。而且無人機也沒有什么功能,頂多是帶個GPS的懸?;蛘邿o頭模式飛行,什么航拍、定點返航、避障之類的在那時都是不敢想象。想想那個時光,和現(xiàn)在比起來就像是小孩子剛會走路一樣的階段。
這中間也玩過一段時間的電直,可是從操作的簡單性來說,電直與多旋翼無人機根本沒法比較,電直需要的起飛場所和操控熟練度要求太高了,根本沒飛幾次就開始在箱子里吃灰,到現(xiàn)在都沒有再打開來飛過,只做靜態(tài)展示了。
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DJI牌子火了,而其中比較革命性的一款產(chǎn)品就是Phantom 4了,它是率先提出智能飛行模式與壁障飛行的無人機,可以說在當時掀起了一陣熱潮,也是這個產(chǎn)品讓DJI成為了地表最強無人機品牌。于是,熱衷于無人機的我最后還是擁有了這臺比較有代表性的無人機。自從飛過了消費機無人機之后,所有的組裝無人機都被封存了起來,因為從使用的便利性、功能性、穩(wěn)定性上,組裝無人機與消費機無人機毫無可比性。
再好的無人機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fā)展都會被新鮮產(chǎn)品所替代,于是無人機的便攜性慢慢被廠商所重視,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可折疊便攜無人機。也是由于每次出門帶著Phantom 4都要拎著它那個代表性的銀色保護箱子。
所以我也想著再入手一個便攜一些的可折疊無人機。后來就又入手了一臺普宙的可折疊無人機普宙BYRD Advanced1.0。自從有了這臺無人機,出門遠行的主力機就是它了,可以掛GoproHero4的云臺,也可以掛自家的4K云臺,便攜性與靈活性上好了很多。
再后來又入手了一個更小巧的,可以只用手機控制的折疊無人機基石KIMON,旅游自拍什么的用它就可以了,非常小,折疊起來只比拳頭大一些,放進包包里還沒有單反大。
接下來時間就推移到了2016年,DJI也終于推出了他們的折疊無人機MAVIC PRO,在它發(fā)布的當天,我瞬間感覺自己手上的這些個折疊無人機失去了光彩。作為一個DJI的粉絲,心里別提多癢癢了,想著一旦開售第一時間來他一臺,可是事與愿違,不知道是產(chǎn)能不足、還是饑餓營銷,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店,都沒有現(xiàn)貨,想要現(xiàn)貨要加上2000甚至更高的價碼才能拿到,而官網(wǎng)預定已經(jīng)排到了幾個月以后。我本身就是一個很討厭這種加價營銷的人,所以,強忍著內(nèi)心的欲望,入手的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隨著時間久了,想要的欲望也沒有那么強烈了。一次逛街偶然的機會,路過DJI門店,隨口問了問,有現(xiàn)貨,于是就帶著它回了家,順手還買了一個看起來逼格滿滿的手提箱子。
先來看看這個箱子吧,全黑的外觀,線條很硬朗,只要中間一個簡單的LOGO就足夠了。
箱子的卡扣很牢固,開啟和關閉都很流暢,掰開的一瞬間力度不小,啪嗒的一聲。
店家說這個箱子是新款,以往的老款箱子里面開模沒有這么精細,都是那種直接切割出來的開模,新款開模是一次成型的,不是后期切割的,邊角準確而且都是圓滑的。一個全能套裝除了車載充電器扔在了手套箱中,其他配件毫無壓力的全部放入。
無人機折疊起來大小與一瓶中瓶冰紅茶差不多大小,便攜性相比之前使用過的無人機都要好。機臂上一粗一細的兩條金色裝飾上印著MAVIC PRO的標志。
無人機底部是金屬外殼,整個外殼都被設計成了散熱片的模式。
除去云臺保護罩外的橡膠墊,我們就能看見MAVIC PRO的云臺了。相比其他無人機,MAVIC PRO的這個三軸云臺可以算是精巧的了。在保證了畫質(zhì)的前提下,盡量設計得更小,這樣更便于收納。鏡頭支持4K視頻的拍攝,對于普通航拍愛好者,完全夠用,但是如果想追求更好的畫質(zhì)可以買P4P,機械快門加1寸的COMS。
飛行時要除去云臺保護罩,不然,會有眩光效應出現(xiàn),很影響畫質(zhì),但是除去保護罩后的云臺十分脆弱,畢竟是比較精密的部件,使用時多加小心總是沒有問題的。
同樣可折疊的遙控器,與機身的信號傳輸最大距離官方給出的是7km,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一棟30層樓的高度還沒有超百米,500m距離無人機視線不可見,大家腦補一下這個距離的畫面。這樣遠的飛行距離在短距離飛行時,給人的信心還是滿足的。
全能套裝的兩塊備用電池加充電管家,充電管家并不是同時給所有電池充電,而是依次給每一款插在其上的電池順序充電,沒有想象的那么快。
我們再詳細的說說MAVIC PRO的底部,這個底部集成了很多的原件,其中就有它的精準記錄起飛點的攝像頭,前后兩個,在使用精準記錄起飛點起飛時,飛機并不是升高到1.5m的高度,而是更高的高度懸停,所以,室內(nèi)不要輕易使用,會頂?shù)椒宽數(shù)?。冗余的雙超聲波定高原件,能夠讓無人機像定海神針一樣姿態(tài)懸停,如果是室外加上GPS就更準了。
可折疊的槳葉,起飛前不用刻意展開,無人機電機自轉就能將槳葉打開,用起來比較省心。而且附帶了3對備用槳。槳分正反,看電機與槳葉標志對應安裝。
無人機槳葉展開,隨時等待起飛。
機尾的DJI LOGO。
機臂的型號標志。
馬達與槳葉的細節(jié)。
從正面來看,MAVIC PRO并不是扁平的設計,而是中間稍稍隆起的設計,這么看,有點像大力神運輸機的造型。
箱子、遙控、無人機放在一起很和諧,風格是我最喜歡的類型,百看不厭。
無人機首次飛行之前要將電池充至100%電量,系統(tǒng)才默認電池可用,通電后鏈接DJI GO4.0,進行無人機固件、遙控器固件升級,過程要30分鐘左右,要有耐心,等一切升級準備就緒就可以飛啦。
好了,這次MAVIC PRO的開箱曬物部分就先到這里吧,待使用一段時間后,來和小伙伴們分享MAVIC PRO的使用心得和玩法等。
2021-07-30 09:11
2021-04-02 07:46
2021-03-18 07:26
2021-03-11 16:09
2020-01-20 15:46
2019-05-25 10:34
2019-05-17 09:34
2019-05-07 16:33
2019-02-23 08:35
2018-09-26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