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外媒9月28日消息,NASA將蜻蜓號無人探測器的發(fā)射推遲了大約一年,預計將于2027年完成發(fā)射。據(jù)悉,該無人探測器計劃被發(fā)射至土星衛(wèi)星“土衛(wèi)六”,即泰坦星。
這一計劃被稱為Frontiers新領域任務,以探尋可能與有機生命進化有關的生物化學。此次計劃推遲并非首次,最初計劃將于2025年發(fā)射蜻蜓號探測器,因“外部”因素影響而推遲。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在地外星球進行探測的無人機,蜻蜓號將歷經(jīng)大約8年的飛行后到達泰坦星。
選擇泰坦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的大氣層,科學家認為它非常像我們星球上的早期情況,還有一些液態(tài)甲烷乙烷河流,這是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唯一的河流。這項任務探測范圍將覆蓋約175公里(幾乎是所有火星探測車迄今旅行覆蓋的兩倍)。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這也將是NASA在另一個天體上的第一個多旋翼科學飛行器,第一個在多個區(qū)域之間攜帶其全部科學有效載荷的飛行器。該無人機將花9年時間執(zhí)行相對定期的任務,收集樣本,研究土衛(wèi)六的可居住性,以及其在關鍵撞擊坑中益生元化學的發(fā)展。
研究結果的獲得可能需要更長的周期,如果該項目進展順利,蜻蜓號有可能為神秘的月球和地球以外生命的生存能力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助力。
2025-06-13 12:47
2025-06-13 12:46
2025-06-12 10:13
2025-06-12 10:07
2025-06-11 11:22
2025-06-11 11:17
2025-06-10 09:41
2025-06-10 09:40
2025-06-09 09:30
2025-06-09 09:28